如何应对孩子的分离焦虑?来看心理咨询师给出的5个妙招



科学研究表明,对于小孩子来说,产生焦虑感的大脑区域也负责处理生理上的痛觉。所以分离焦虑会让孩子真真切切地出现躯体上的痛苦,从而出现全身性的应激反应。
可能你只是去一下厨房,短暂离开一下他们的视野;可能你第一次送孩子去上幼儿园,需要分离一天……孩子都会感到不安和焦虑。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正确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感到安全,孩子也会更加独立。
那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度过分离焦虑的阶段呢?相信我们在了解孩子的大脑结构和特点后,一定能给孩子们足够的支持和帮助。

 01 

早期阶段的分离
小婴儿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正确地帮助孩子度过各种人生的过渡阶段,确保孩子的心理健康。
相信很多家长朋友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可是很多家长也会面临一个窘境,那就是:我们根本没法离开孩子一步!
哪怕你只是短暂地离开一下房间,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很艰难的。在小婴儿的大脑里还没有时间的概念,就算只是短暂地跟爸爸妈妈分开一下,他们也会觉得非常恐惧。
因为他们不确定:爸爸妈妈还会再回来吗?什么时候回来呢?父母如果不在身边,小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所以,我们只需安抚好他们大脑里的小小蜥蜴。
我们可以告诉他们,我们只是短暂离开一下,一定会回来的。换句话说,我们一定不会抛弃他们的。但是,如果我们需要长时间地离开孩子呢?比如,我们要重返职场了,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过渡呢?我的好友丽莎•艾丽建议父母朋友们需要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建设。于是,受她启发,我发明了下面这个小工具。
 01 
父母工具箱
“回旋镖拜拜” 

我记得我的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我的好友丽莎就建议我跟孩子们建立一种仪式感。她说:“在回去上班之前,你就可以跟孩子一起建立你们母子之间的仪式感。通过这个方式,让孩子们明白妈妈一定会‘回来’的。”
比如,当我想短暂地离开房间去趟洗手间,我可以对孩子们说:“妈妈马上就回来。”不用担心孩子小听不懂。只要每次离开孩子的视线,我们都跟孩子们说:“妈妈马上就回来。”不管我们离开几分钟,每次回来的时候,请大声跟孩子打招呼:“妈妈回来啦!”
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仪式,孩子们会渐渐地学会信赖和依靠父母。一段时间后,只要我们在离开孩子视线的时候对他们说“妈妈马上就回来”,孩子们就不会慌乱,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妈妈说会回来,她就一定会回来。
当我们需要长时间离开家的时候,或者当我们需要把孩子拜托给别人照顾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回旋镖拜拜”这个小方法。哪怕我们只离开一小会儿,我们也可以通过建立仪式感来让孩子感到更安全。
传统育儿理论经常建议父母们悄悄地离开孩子。事实证明,传统育儿理论是不正确的,因为孩子根本没想到,自己那么信任爸爸妈妈,可是他们却会突然站起来离开。
所以我们不要再被这些观念误导,营造“说拜拜”的仪式感,孩子们不仅可以更有弹性,还可以锻炼独立的适应性。所以,别再偷偷溜出屋子了(或者从幼儿园里悄悄离开),因为,这样真的会适得其反。
🧒1—3岁的儿童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已经过了新生儿的阶段。我们可能需要把孩子临时给保姆、亲戚或者托儿所来照看。


 02 
父母工具箱
“保持在场”

应对分离焦虑,父母的帮助和支持缺一不可。
就像学游泳一样,我们不可能指望孩子“被扔到水里就会游泳”。孩子们需要我们的指导和帮助,才可以慢慢地学会独立。
所以,当我女儿克莱门西第一天入园的时候,我主动找到了幼儿园的领导,希望他们可以同意我的一个小小请求:为了帮助她顺利度过入园这个阶段,我希望可以在场。对,我希望可以在她刚入园的时候陪在她的身边。
很幸运,幼儿园的领导们同意了。可是,目前唯一能让我待着的地方就是那个湿漉漉冷冰冰的储鞋室。尽管条件恶劣,我还是接受了。因为我知道,克莱门西需要我。在她初入园的阶段,她需要我“在场”——在面对新环境的时候,她需要一个她熟悉的人在自己身边。这个人可以是妈妈,也可以是其他照顾她的人。
在幼儿园里,克莱门西可以尽情玩耍。与此同时,她也知道妈妈一直在那里。只要她想妈妈了,就随时可以过去看看妈妈。通过这种方式,克莱门西更加信任我。因为我的出现,她开始觉得这个陌生的环境也很安全。有了安全感之后,她就可以开始享受独立,尽情地玩耍了。慢慢地,她发现幼儿园里还有很多她可以信赖的人。于是,妈妈在不在场好像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  三岁以上的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相对而言更加独立。他们勇于尝试,积极冒险。这个阶段,如果我们没有办法随时陪在孩子的身边,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过渡时期用的小物件,来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阶段。
 03 
父母工具箱
“口袋里的鹅卵石”

可能,你的孩子在每天玩耍时都会带着一个特殊的玩具,这个玩具可以让他们得到及时安抚。在入学或者入园的时候,孩子们可能还是需要带着这件特殊的玩具。
请不要觉得孩子一直拿着安抚玩具是孩子有什么“毛病”。相反,我们可以和学校一起携手,帮助孩子平稳度过入学阶段。比如,我们可以尝试看看学校能不能在过渡期为孩子配备一名“专属教师”。在家,我们是孩子坚固的“磐石”;在学校,老师就是孩子的心理依靠。当然,孩子不会一直需要依赖一名教师。只要他们慢慢地开始觉得安全了,他们就会变得更加独立。这时,他们也不再需要这位“专属教师”了。
如果孩子们目前没有安抚玩具,我们可以帮助他们一起找到这个特殊的物件。比如在每周的“英雄一小时”玩耍时,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去寻找自己的安抚玩具。
安抚玩具可大可小,甚至可以是一枚小小的鹅卵石。尽管东西很小,但是这却是让孩子可以联想到父母的寄托物。孩子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看到这个玩具,就可以想到爸爸妈妈,从而获得更多安全感。
在我们每次与孩子分离的时候——不管是送孩子去爷爷奶奶家住几天,还是我们需要出门跟伴侣约会几个小时,我们都可以及时告知孩子,并且安抚孩子。我们可以找出一个小物件给孩子。孩子看到这个玩具,就可以想到我们。这就是安抚玩具的魔力。
🧒  所有儿童 
不管孩子的年龄多大,他们都需要安全感。孩子们需要感受到与父母之间的联结。有安全感的孩子在离开父母的时候,也可以从容自如。
我记得在我儿子威尔伯一开始上学的那段日子,每天早晨去上学的路上,我们都会一起唱一首歌。这首歌是这样唱的:“我爱你呀你爱我,我三点就来接你呀。”唱着唱着,威尔伯变得越来越有安全感,因为他知道下午三点,妈妈一定会来接他回家的。还记得布鲁斯·佩里博士的理论吗?歌声或其他有节奏感的韵律对于孩子有很强的安抚作用。


上述的那些过渡阶段和人生变化在孩子们的眼中都是非常重大的事件。所以,家长朋友们,请谨记下面几点,耐心地帮助孩子吧!
🌟不要期望太高,不要操之过急。孩子们的大脑里住着蜥蜴和狒狒,当他们的世界发生巨大的变化时,他们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这种变化,重获安全感。所以,不要强迫孩子马上接受变化,期待他们马上就重获安全感,这是不现实的。要给孩子时间,帮助他们平稳过渡。
🌟多多关注孩子,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请主动为这些人生变化负责。不然,很多时候,孩子们会因为这些事情而感到自责。比如,当父母准备分居的时候,孩子们往往会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好,一定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爸爸妈妈才会分开的。
🌟让孩子哭一哭也有好处。当感到难过的时候,哭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不要让孩子压抑自己的情感,粗暴地对他们说:“别哭了!你一哭我都开始不好受了。”还记得吗?哭一哭是有很多好处的。眼泪可以净化心灵。哭泣也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眼泪可以帮助我们和孩子释放压力,得到慰藉,主动寻找解决方案。在人生的艰难时刻,我们可以陪孩子大哭一场。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治愈他们内心的伤口,还会让孩子更依恋我们。
🌟做一只聪明的猫头鹰!请用温柔而又富有同理心的话语来与孩子沟通。请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想一想,这些重大的变化在孩子们眼中有多么可怕。理解孩子,陪伴孩子,这样也可以帮助他们培养他们自己的聪明猫头鹰,对于孩子的未来也是大有益处的。

点击查看全文

微信扫码查看全文

版权所有: @深圳市导师团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ICP备200679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