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妈妈发帖:“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我一直让她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别总是把责任推给别人,这有错吗?”
“欺负孩子的人里,也算你一个。”
“别老把责任往孩子身上推,一点都没有成年人的担当。”
“你没错,错的是孩子,投胎不会选爹妈,千辛万苦投你家。”
“在你让她从自身找原因之前,你首先应该替她出头,保护她!”
很多亲子间的亲密关系被破坏,孩子被欺负到遍体鳞伤还疯狂反省自己的,大多都源自父母的那句: “你怎么不从你自己身上找原因?”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一个巴掌拍不响!”
在这类父母心里,一旦出了什么事情,那一定是孩子的错。 被老师体罚,他们不问原因,只有劈头盖脸的一句:
被同学欺负,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要替孩子找回公道,而是:
试想一下,早上上班,“你”在拥挤的地铁遇到了一个人,他紧贴着你并且手也不规矩,行为让你感到不舒服、害怕,回到家后告诉老公,但老公却说: “为什么摸你不摸别人?是不是你穿的衣服太性感了?自己找找原因!” 在公司里,领导让“你”一份文件来来回回改了几版还是不通过,临到用了却要你改回最初那版。你认为领导就是针对你,给你找不痛快,跟老公/老婆抱怨,对方却说: “公司这么多人,人家怎么不针对别人非针对你?你自己找找原因,想想是不是自己哪里没做好?” “你平时又没什么压力,不过才说了你几句,怎么这么玻璃心!别人怎么没事?” 这种情况,和在知乎发帖的那位妈妈说的事情,是不是大致相同? 当孩子诉说被欺负,不共情孩子的情绪,不给予安抚,也不问事情原由,一切都让对方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向攻击者认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受害者会让自己成为那个攻击者,感受到力量。 只是,一旦要去处理这件事情,可能会有很多“麻烦”。 不仅要为孩子出头,还要考虑出头之后可能会造成的后果。 怕孩子惹出事来,自己没办法给ta收场;
怕孩子把对方打伤打残拿不出医药费;
怕对方父母有财有权有势,自己无法抗衡;
相比可能会出现的麻烦,反过来认同攻击者,指责自家孩子,就容易多了。 这样的话,既不用面对自己的无力感,反过来还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权利。 还有一类父母,虽然不会理直气壮地让孩子“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他找你麻烦,你就躲着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多大事啊,没事的哈,让着点就没事了。”
在他们的认知里,不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而是“人若犯我,那肯定是我躲得还不够远。” 秉承的“宗旨”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风平浪静。 但他们却不知道,有时候,被欺负都是没有理由的,就像柿子都是捡软柿子捏。 一味的忍让并不能解决问题,不但会助长“施害者”的嚣张气焰,严重点的会导致孩子患上心理疾病。 放弃自己“保护者”责任的父母,一步步将孩子推向了绝望。 被强奸不是别人的错,是你穿着太暴露,是你半夜一个人还走在路上;
被骗钱不是别人的错,是你毫无防范意识,智商低才信了骗子的话;
被家暴不是别人的错,是你没有做好,不然能动手吗?
而让孩子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底层逻辑就是:你被欺负,不是别人的错。 孩子被欺负了,找父母倾诉,说明她解决不了自己面临的问题,她需要帮助! 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是拿出切实有效的方案,立即行动,去帮助孩子解决实际问题。 让ta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对解决她当前的困境毫无帮助。 当父母一次次质问孩子,一次次把孩子推向孤立无援的境地时,孩子不仅不会成长,反而会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怯懦,越来越脆弱。 孩子也会失去对父母的信任,遇到问题不会再求助,长此下去,会有2种结果: 一是任凭自己被欺凌;
ta说自己也受到过同学的欺负,爸妈同样让ta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后来,同学上课时再次使劲用桌子挤ta的时候,ta爆发了,举起自己的凳子就砸在了同学的头上,而且是疯狂的砸,完全失去理智那种,ta用了所有能摸到手的工具,把同学砸得躺在了地上。 爸妈去了学校后,ta扯着满嘴是血的伤口,说:我找到自己被欺负的原因了…… 从那以后,ta被欺负,爸妈就再也没让ta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直接去学校跟老师交涉。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一些伤害,但是最深的伤害却是来自于自己父母的不支持不理解不作为。 当父母不是孩子的保护伞,反而是“施害者”时,这与“慢性谋杀”无异。